×

广南牡宜句町贵族墓群
2024-01-08
来源:原创 阅读次数:839
分享到:

2007年牡宜木椁墓的出现和抢救性清理,为研究句町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。这支青铜文化自发现就因4件漆木耳杯的侧面或底部朱书疑似“王”、“王承”字样而确定了它的族属和大致年代。出土器物极具民族的、地域的造型风格和纹饰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。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和考证,在牡宜木椁墓南约15千米的白石崖脚区域发现了广南牡宜句町贵族墓地。
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在中国西南部有一个由九个部族联盟组成的地方——句町国。句町是广南地方壮语音译的一个汉字记录,(意为九个部族联盟或多个部族联盟)句町于公元前111年内附汉朝,汉武帝在其地置句町县,句町势力范围以广南为中心,包括云南省东南部,广西右江中上游地带,贵州省部分地区及越南东北部约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。到了汉昭帝史元六年(公元前82年),句町侯毋波率部为汉帝平反有功,益州郡(今四川和汉中盆地)西部的姑缯,叶榆部落叛乱,汉朝廷几次派兵平叛都没有成功,后来遣王平率兵并调句町侯部(毋波)参加,终于平息反叛。句町侯毋波率部助汉大破益州,因“斩首捕虏五万余及,获畜产十余万,功勋卓著,使益州社会稳定,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,扩大了句町国的势力范围,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,广泛地开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,推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。被汉昭帝册封为“句町王”,一时声名显赫,与当时西南地区的古滇国,夜郎国(今贵州)齐名。

句町王西南地区在西汉时候被汉朝封赐的第二个王,西南夷(今云贵川)一共有三位被汉帝册封的少数民族王朝:滇王,夜郎王,句町王]毋波其后有毋禹、毋邯、毋承(成)。

 到了西汉末年,王莽篡位改制(公元9-20年),贬句町王为侯,当时的句町王叫邯,其弟弟叫承。王成(承)是继其兄“句町王邯”被杀之后以“兄死弟承”名义登上历史舞台的。

据《华阳图志·南中志》,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等史料记载,广南曾经是句町古国的故地,但因没有实物的佐证而使得这种说法显得牵强,直到2007年在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村白龙坡惊现的句町青铜墓群(汉代木椁墓),才为我们的疑问找到了答案,为全面搞清句町国的历史梗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。